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那么千年前的清明究竟有哪些习俗呢?
1、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2、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3、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
4、牵钩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常。
5、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千年之前的清明多作为祭祖、插柳、牵钩等节日。而今虽仍保留祭祖的习俗,但清明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更是一个自驾出游的小长假。
自驾游需要注意什么呢?
1、轮胎
行车上路,轮胎是**安全要素。因为路况复杂,轮胎扎钉漏气、冲击“起泡”等“中招”几率会较平日用车大大增加,外加长途高速路上车速快,哪怕一个小螺钉,都可以让轮胎罢工,耽搁行程。
建议长途行车时,每次停车都要绕车一周,目测一下轮胎是否有“瘪”的迹象。尽管长途旅行要带的东西很多,但是随车带一个小型充气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旦遇到有轻度泄气的情况,还可以救急。
2、随时检查
检查车况并不仅仅限于车辆停止的状态,在动态行驶时的检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说在路况平整时,可以在行驶中轻轻松开方向盘,检查车子会不会自己跑偏,如果有不寻常的跑偏,则很可能是某个轮胎有瘪气的情况。
3、避免异物缠绕
注意不要让车身或者底盘缠上异物,非常危险。举例说明:一车辆在转入乡间小路后,突然车辆行驶过程中首先是左打方向盘时出现异响,后来异响声不断,司机将其停至路边,自行拆卸轮胎,突然掉下一颗蚕豆大的小石子。重新装上轮胎,异响解除。而想而知,如果车主不能及时发现并解除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4、慎重清洁车身
长时间跑高速,很容易在前风挡上积聚很多蚊虫痕迹,这些蚊虫尸体是很难靠车子雨刮水和喷洗方式清除干净的,往往是刮了几下后,风挡上留下很多拖刮痕迹,使得风挡更“花”。
建议行至休息区先用清水、毛巾简单擦拭,等到达目的地后再购买专业虫渍的清洁剂来清洗,保护车辆的漆面。
g
g
对该品牌感兴趣?直接向该商家询问最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