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7日来源:南国早报
车刚购买就后悔,新车用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并不是自己喜欢的车型……发生这种情况不能光怪销售人员“忽悠”,车主也有责任。现在不少车型打折促销,面对降价诱惑,如何选择一辆新车?我们来找找购车时容易犯下的错误,避免选车失误
误区一
以貌取车 车到用时方知悔
犯错指数:★★★★★
冲动、感性,是汽车销售顾问眼中汽车买主的共同特点,这部分市民购车看重的不是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冷冰冰的机械,而是看那车型外观是否让人血脉贲张。这种以貌取车的冲动式购车,往往是错误购车的开始。
南宁车主唐先生在一家事业单位任职,半年多前他购买了一辆车身高大、外形凶悍的SUV,当时吸引他的就是车子的外形,但他对于机械性能几乎一无所知。用车半年多一直感觉良好,但是前些天他看了个网上关于这款车不能爬泥坡的视频,心里忐忑不安。他赶紧把车子开到一个工地的烂路里试了试,果然,车子在2驱的状态下爬不上小小坡度的泥坡,这辆外观凶悍的SUV在湿滑的土堆面前简直就跟“小绵羊”一样孱弱。这让他很是恼火,随即找4S店讨说法。谁知道在店里,销售经理面对怒火冲天的唐先生,没有多说什么,就播了段这款SUV的广告让其认真看。
唐先生介绍说,广告的内容都是“西装男”、“礼服女”开着这款车去赴酒会,不然就是在城里开车溜达,丝毫没有这款车爬山涉水的场景。销售经理解释,这款所谓的全能跨界SUV,是轿车底盘加个越野车外壳的“高车身轿车”,特点就通过性好点,其他性能都和轿车一样。所以,这款SUV是不能用来越野的,爬不上土坡也就不怪车子了,要怪只怪唐先生只看外观来买车。面对这样的结果,车主唐先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启迪:尽管明知道“以貌取车”就如同“以貌取人”一样不够理性,可还是很难阻止人们对汽车外形的偏好。车子最重要的功能是行驶,建议购车者购车前除了选择车子外形,更重要的是参考车子的实际机械性能。
误区二
只看参数 理想和现实差距大
犯错指数:★★★★
有一部分消费者购车最看重的是厂家所公布的一些性能数据,尽管看重数据也是购车重要环节,但只看参数,常常会出现购车预期和实际用车反差大的问题。
半个月前,南宁车主冯先生购买了一辆美系两厢车,厂家公布的这款车的轴距数据2685毫米,这样的数据让其很是满意,因此车子还没有上市,他早早就交了定金。实车运抵南宁的4S店后,冯先生一坐进车子,发现内里的空间并不如数据上显示的那么宽敞。原来,这款车中控仪表台被设计得太过于宽大,因此大幅“吞噬”了车内空间,因此单从轴距数据来看车子空间不小,但是实际空间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大。
在采访中,南宁一家德系车销售经理郭先生介绍说,现在不少购车者喜欢在网上搜集车型的数据,往往买车就看参数,其实这样很不客观。例如一些车型的刹车距离很出色,车重达1.3吨的车型时速100~0公里的刹车距离只有38米,但在实际用车过程中,却感觉车子刹车很软,刹车距离很长。其实,这就是只看参数买车带来的不良后果,因为如此短的刹车距离都是试车特定环境下试出来的距离。所以说,作为普通的购车者,一定不能只看数据就购车,还应该实地试车才作决定。
启迪:只通过简单的数字对比,或许只能买到一辆账面数据出色的车子,但要选上一辆适合自己的车子,除了看数据,当然还要看实际表现。俗话说,是骡是马最好拉出来遛遛,这现场一溜达,所有的数据不都就有了感官认识,更科学更客观了吗?
误区三
跟风购车 以为多人用就是好
犯错指数:★★★
对于选车,不少消费者喜欢打量马路上哪款车多,认为保有量大的车子就肯定是好车。这样的购车观尽管存在一定合理性,但保有量大的车子并不适合每一个消费者。
尾厢太小,放个婴儿车都成问题!车子后排太窄,保姆加小孩坐着就憋屈!车子悬挂太硬,开起来不舒服!对于自己所开的车子,南宁车主陈女士一下子列出了这么多的缺点。很多人都会有疑问,既然这么多缺点为什么还会买?对此,陈女士有些不好意思,她解释说,买车前没啥经验,基本上就是属于跟风族,市面上流行什么车子自己买什么,以为大家选的肯定就适合自己。
陈女士的这款德系两厢车,半年前刚刚上市时广告铺天盖地,车友论坛里为其叫好的车友并不在少数。看着这款车如此风行,她也没考虑太多其他的用车因素直接掏钱买车。谁知道用了之后才发现,两厢车的车子外观很时尚,但是体量太小的尾箱放不下自己出行必带的婴儿车;后排因为车顶要照顾溜背两厢车的动感,所以只能压得很低,坐起来很不舒服;而这款两厢车还号称是运动型车,悬挂只能是硬邦邦,这又完全颠覆了陈女士当初对车子的期望。回头再到车友论坛看了看,发帖叫好的都是年轻的“80后”车主,而厂家的广告宣传都是直指运动、个性化卖点。现在,陈女士一直为自己当时跟风买车后悔不已。
启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车也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定位。所以,买车之前应该先问问自己:买了车主要用于什么用途?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哪个方面?
误区四
冲动消费 买回“烫手山芋”
犯错指数:★★★
如今不少品牌的车型都在打折降价促销,这让不少购车者心动不已,但是不是便宜的车子就适合自己。
如果一款排量3.5升的中级车大降3万元,最终的售价只比同车型的2.4升排量贵上1万元,面对这样的选择题该如何选择?对于南宁车主梁女士来说,她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3.5升排量的车型,她觉得一来排量大,加速好,而且这车子原售价可比2.4升排量高上不少,当然更值得购买。但是使用了车子半年之后,梁女士后悔了。每次说到车子是否好用时,都是大倒苦水,一来3.5升的排量太大,油耗很高,在市区每百公里要烧13升油。此外,3.5升排量的车子零配件比2.4升排量的售价高,同样是机油滤清器,3.5升排量的要卖近120元一个,2.4升排量才不到60元。机油也是如此,3.5升排量的车型要用全合成的矿物机油,换一次要花300元,这2.4升排量的才不到160元。大排量车子使用成本相当高,现在这车子在梁女士看来,就犹如烫手山芋。
对此,南宁一家德系车销售经理郭先生分析说,厂家为拉高同系列低排量车型的形象,大排量车售价会定得比较高,因此大排量车常常销量都很低。经销商为了尽快回笼资金,一般都会打较大的折扣销售,如果消费者一时冲动贪图高折扣,而没有考虑日后的用车支出,往往就会买回个“烫手山芋”。
启迪:看见经销商极具诱惑力的促销海报时,车友应该冷静想一想,不要贪一时便宜,而引来长久的麻烦。
E_Mail:vip@gxqcw.com 电话:15077070808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滨湖路48号南湖聚宝苑D区15楼 桂ICP备0600482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桂B2-2009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