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来源:广西汽车网
5240mm车长,6.16平米座舱,第三排能横躺睡觉——这还是我们认知里的“大七座SUV”吗?
当我第一次站在领克900面前,说实话,我被它的体量震撼到了。5240mm的车长,3160mm的轴距,这不是普通的“大”,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尺寸”。但更让我惊讶的是,它不是一台靠堆料撑场面的“虚胖”车型。自4月28日上市以来,它迅速杀入全尺寸混动SUV销量榜前列,在6月最后一周更是冲上第二名,仅次于理想L9。这背后,到底是运气,还是真有硬核实力?
我开着它跑了三天,从城市高架到乡间小路,从满载五人到三人带娃露营,试图揭开这台“现象级”SUV的爆款密码。
空间魔术:88.2%得房率,是算出来的,也是“住”出来的
“得房率”这个词,原本属于房地产,现在被用在车上——领克900的88.2%得房率,意味着车内可用空间占整车空间的比例极高。这数字听着抽象,但坐进去你就懂了:6.16平米的座舱,人均超1平米,第三排不再是“应急专座”。
我让身高1米8的同事坐进第三排,膝盖离前排还有两拳,坐垫长度接近1.1米,他甚至能半躺着刷剧。这在大多数“伪全尺寸”SUV上是不可想象的。背后是剧院式座椅布局——后排逐级抬高,视野不被遮挡;加上一键电动滑移,进出第三排不再需要“钻洞式”挪动,老人小孩都能轻松上下。
更绝的是,它的空间不是“死”的。6种座椅组合+电动天地门(可理解为上下对开的尾门),让车厢秒变“移动会客厅”或“户外工作室”。有一次我在路边临时改方案,把二排座椅旋转对向第三排,铺上小桌板,咖啡一倒,同事都说:“这哪是车,简直是移动办公室。”
操控反常识:5米转弯半径的大车,开起来像轿车?
“大车难开”是刻板印象,但领克900偏要打破它。我最意外的是它的转弯半径控制在5米以内,在窄路掉头时,方向盘打满,车身灵巧得不像一台超过5.2米的车。
秘密在于后轮转向+后轴双P4电机的组合。简单说,后轮能随前轮小角度同向转动,高速更稳;大角度时反向转动,缩短转弯半径。而双P4电机意味着后轴左右轮可独立驱动,过弯时自动分配扭矩,减少推头。
我特意找了一段连续发卡弯测试,车身姿态稳,悬架支撑到位。Super AI数字底盘+智能魔毯悬架实时扫描路面,过减速带时,那种“噗噗”的干脆感,不像传统大车那种“晃三下”的余震。它不是一味求软,而是在舒适和支撑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开过理想L9的朋友说:“L9偏舒适,像坐船;900更有驾驶参与感,像开一辆大号轿车。”这话很形象。
座舱革命:从“能坐”到“能生活”
如果说空间和操控是基础,那领克900的座舱理念才是它和传统SUV拉开差距的关键。
“百变智能生活舱”不是营销话术。6种座椅布局中,我最喜欢“休憩模式”:二排座椅后移、靠背放倒,与第三排形成对坐,中间小桌板一搭,露营时喝茶聊天,氛围直接拉满。电动天地门开启后,还能当遮阳棚或置物台用。
智能化方面,它支持L2级辅助驾驶(具体功能以官方配置为准),高速跟车、车道保持都挺稳。但我觉得最实用的,是它的场景化智能联动:比如设置“露营模式”,车窗自动降下10%,空调切换外循环,氛围灯调成暖黄,音乐播放轻音乐——一键搞定,不用一个个手动调。
一位买了900的宝妈告诉我:“以前带娃出门像搬家,现在车里啥都有,孩子在第三排能躺着睡,我在前排也能放松。”她甚至给车起了个外号:“宝宝的移动婴儿房。”
对比竞品:和理想L9、腾势N9拼什么?
既然销量榜上和理想L9、腾势N9正面刚,那咱们就直接比一比。
空间实用性:理想L9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深入人心,第三排也不错,但得房率和人均空间数据未公开,直观感受上,领克900的第三排腿部和坐垫长度更优,尤其对高个子更友好。
操控体验:腾势N9偏重豪华舒适,操控灵活性不如900;理想L9虽有空气悬架,但无后轮转向,转弯半径大于5米。900在“大车好开”上确实有独到之处。
性价比:目前公开信息中,领克900的起售价相较两位对手有一定优势(具体价格需以官方为准),尤其在2.0T探索版上,后轮转向+双P4电机的配置,同价位罕见。
当然,理想在车机生态、腾势在三电技术上各有积累,但领克900的差异化在于:它把“驾驶乐趣”和“家庭需求”结合得更紧密——既不让爸爸牺牲操控,也不让家人委屈乘坐。
技术背后:混动系统的“隐形功臣”
全尺寸SUV最怕啥?油耗高、续航焦虑。领克900采用混动系统(具体三电参数暂无公开数据),虽然没公布WLTP工况纯电续航,但从实际体验看,城市通勤基本可以纯电行驶,长途则靠发动机增程,油耗控制在合理范围。
混动的优势在于“没有里程焦虑”。我跑了一趟近300公里的跨城行程,全程空调+高速,表显油耗不到8L/100km,对于一台2.0T+全尺寸车身的SUV来说,相当可观。这背后是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在调度:刹车回收、发动机高效区间运行、电机辅助驱动,协同工作,省油不牺牲动力。
未来可期:全尺寸混动SUV会是下一个风口?
领克900的成功不是偶然。它精准抓住了中国家庭的痛点:既要空间大,又要开得爽;既要科技感,又要实用性。在新能源转型中,全尺寸混动SUV填补了纯电续航焦虑与燃油车高油耗之间的空白。
未来,随着轻量化材料应用、更高效的混动架构(如增程式+插混融合)、智能悬架的普及,这类车型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省心。但核心不会变:车是为人服务的,不是炫技的工具。
领克900让我看到,一台好车,不一定要“堆配置”,而是要“懂生活”。它把数据转化成了体验,把技术变成了温度。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
如果你家有老人小孩,第三排能横躺,是不是刚需?
大车配后轮转向,算“锦上添花”还是“必备功能”?
在理想L9、腾势N9和领克900之间,你会怎么选?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我也会定期回复大家的问题,说不定下次试驾,就带上你们的建议去验证。
顺便透露个花絮:那天我停车时,一位路过的老哥盯着900看了好久,问我:“这车,第三排真能睡觉?”我让他亲自试了试,他出来时笑着说:“以后换车,就它了。”——有时候,最真实的评价,来自陌生人的一句“真香”。
最后提醒一句:再智能的车,也别忘了安全驾驶。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手别离方向盘太远,眼睛别离路面太久。
E_Mail:vip@gxqcw.com 电话:15077070808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滨湖路48号南湖聚宝苑D区15楼 桂ICP备0600482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桂B2-20090044 |